暗区突围中护甲与击穿、减伤等核心机制解析如下:
第一部分:护甲基础机制
当角色穿戴有耐久的护具时,受保护的部位存在三种受击状态,分别是高效穿透、低效穿透以及未击穿。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,游戏里是不存在“过穿”机制的,那些看起来像是“过穿”的现象,主要是由网络延迟、服务器判定异常或者程序错误导致的,具体会在第十部分说明。
第二部分:穿透等级体系
穿透值(穿深)和护甲等级是有对应关系的。经过实测数据验证,各级护甲的基准穿透阈值是这样的:1级护甲需要10穿深;2级护甲要18穿深;3级护甲得32穿深;4级护甲需42穿深;5级护甲要50穿深;6级护甲则需要60穿深。
当达到上述阈值时,子弹在Ballistics界面就会显示对应的击穿等级。比如说,M995弹药对5级护甲、M61对6级护甲都能达到稳定击穿的标准。不过要注意,实际的击穿概率并不是绝对的。就像5.45x39 BS弹对5级护甲的首发击穿率是91%,还是有9%的可能不会击穿。
第三部分:伤害判定规则
受击之后,伤害计算是遵循以下原则的:如果是高效穿透,那就全额承受基础伤害;要是低效穿透,就会触发减伤机制;而未击穿的话,就只会造成钝伤。
减伤机制有这些要点:只要护甲的耐久度大于0,减伤计算就会激活;减伤的幅度在0% - 40%这个区间,穿深和护甲等级的差距越大,减伤就越接近0%;护甲的耐久百分比会影响减伤效果,比例越高,减伤就越明显;护甲的材质类型对减伤系数是没有影响的。
第四部分:钝伤特性
未击穿时产生的钝伤有这些特征:伤害值一般就是个位数;它没办法作为有效的杀伤手段;而且也不会触发部位破坏效果。
第五部分:护甲损耗机制
护甲耐久的损耗受很多因素影响,关键参数有子弹穿深、护甲伤害值、护甲材质以及当前的耐久比例。未击穿造成的耐久损耗通常比击穿要高大概20%;单发子弹或者弹丸至少会造成1点耐久损失(霰弹枪每命中一个弹丸是独立计算的);还有材质毁伤系数,这个数值越低,防护效果就越好。
第六部分:头部特殊机制
头部区域可以划分为头顶区域、面部区域和耳部区域。
防护区域的判定是以装备描述为准的,和外观模型没什么关系。这里要注意,游戏里是没有独立的下体判定区的,相关的伤害会算到胃部;要是胃部受损,饱食度和水分的流失就会加快。
第七部分:破片效应
破片或者碎弹效果是这样的:触发概率取决于弹药类型;如果成功触发了,就相当于造成150%的基础伤害(也就是原始伤害加上50%的额外伤害);就算未击穿的时候也有可能触发,不过因为钝伤的基数太低了,所以没什么实战意义。
第八部分:破片实现原理
从技术层面来说,破片是这样实现的:会生成至少2发“次子弹”,然后把原始伤害和穿深平分给它们;次子弹一般会继续作用于原来的部位,不过也有小概率会转移到其他部位;次子弹不会再参与二次破片判定。
举个例子,如果一颗子弹的穿深是50,伤害是60,破片成2发次子弹的时候,就会生成2发穿深12.5、伤害15的次子弹,这样总伤害就是60 + 15 + 15 = 90。
第九部分:跳弹机制
目前只有头盔有跳弹判定:跳弹率是由头盔的基础概率(高、中、低)和子弹的跳弹率共同决定的,不过具体的计算公式还没有公开。
第十部分:已知异常问题
当前版本存在这些技术问题:卡弹匣异常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