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游戏内核心战略物资,金属资源贯穿整个战斗系统的成长脉络,直接决定机体性能上限与战术开发潜力。
金属首要应用于武装改造系统,通过属性分配可定向优化机体作战参数。以近战为主的机型可侧重攻击属性强化,而防御型单位则需优先加固防护系统。建议预留15%-20%的金属预算用于动态调整战术适配性。
军械研究所开放的特装蓝图需消耗金属进行解构合成,例如提升光束武器充能效率的量子协调器,或增强索敌半径的广域雷达阵列。建议优先解锁能量类组件以延长持续作战能力。
当机体达到30级阈值后,每次升级需消耗几何级增长的金属量。建议在等级跃迁前储备至少5000单位基础金属,并提前规划好属性强化路线图。
每次作战后根据损伤程度,自动维修系统将按比例扣除金属储备。重要战役前建议保持机体完整度不低于85%,遭遇重型火炮攻击后需立即补充300单位以上的维修资源。
推荐采用三阶段分配方案:40%用于核心属性成长,30%投入特装部件研发,20%作为战略储备金,剩余10%用于应急维修。通过精确的资源管控,可使机体在六次版本迭代周期内保持T1梯队战斗力。
掌握金属流转规律的指挥官,能够有效突破战力瓶颈,在竞技场与军团战役中建立绝对优势。建议每周完成资源星扫荡任务,确保金属获取量维持在8000单位以上。